詩人紀伯倫曾說 :

孩子

你可以給他们愛  卻不能給他们思想  因為他们有自己的的思想

你可以庇護他們的身體  卻不能庇護他們的靈魂

因為他們的靈魂住在稱為 ""明日""的屋子裡

那是你無法想像的

 0824剪頭髮囉

我之前曾經為了 艾瑪踢阿渣或打阿渣這件事  過度放大負面情緒

看了蒙特梭利 MS. Lam的回答

Lam:

 不需要輔導。因為孩子慢慢會自己改變,妳刻意去改變他,跟他說:「你不要發脾氣啊!」

反而會強化、增強他「發脾氣」的印象。妳對兩歲的孩子說:「不要跑。」他馬上用跑的,

妳說:「走!」他會用走的。妳說:「你不要摔跤。」他聽到「摔跤」他就摔跤了。

所以不要去強化孩子的負面行為。

0509阿公家拔蘿蔔

我突然豁然開朗

其實 艾瑪要的是引導 而不是一直告訴他 不要做這各 或不要做那各

我們要做的是告訴他~~ 弟弟來了 趕快把腳收起來

或是弟弟來了 門不要這麼快關起來

練習幾次後 我發現他會慢慢的改變

艾瑪的內心是愛弟弟的~~只是他不懂錯在哪

P1030242.JPG

看了以下蒙特梭利在facebook上貼的問與答

我突然瞭解   過往我一直堅持的不打罵 仍然可以再繼續下去了

P1030285.JPG 

以下摘錄  蒙特梭利網站上 的問與答

這裡解開很多  我一直想不透的教育方向~~有如一盞明燈

 

媽媽(孩子1歲10個月,男):

你們的教學方式,跟我們看過的其他學校不太一樣,蒙特梭利的教學對孩子有什麼好處?

 Lam:

蒙特梭利的教育理念,是要幫助孩子具備將來生存的能力,

例如:認識自己身體的能力,身體與外在環境的關係是什麼?外在環境包括了人、物、事。在蒙特梭利的教室裡,

我們會提到「工作」,「工作」是什麼?不是認知上的學習,是讓孩子累績經驗。

孩子在教室工作,不斷的累積經驗,讓他知道「原來一直做一直做我就會了」、「只要專心我就會了」,「我會了就可以幫助別人」。

 

譬如說,洗桌子、洗布的工作,孩子很喜歡做,他們喜歡水,他們會去研究多少肥皂加多少水會有泡泡。

他們會發現沒有水就沒有泡泡,水多反而泡泡多,可是泡泡太多,洗的到處都是泡泡,即難收又會洗不乾淨,

所以孩子又得繼續摸索出更好的處理方式。在嘗試與摸索中,

孩子會發現原來所有的事物是自己在掌控的─原來我可以自己控制水、原來我可以控制泡泡。

創造、改變環境來自於自己的生活體驗,蒙特梭利教學是透過工作,讓孩子成長。

 

蒙特梭利教學的另一特點是「混齡」教學,為什麼要混齡?

是要班上成為一個小小的社會,每個孩子將來都是要進入社會的。

在這小小社會裡,孩子剛剛進班時,他可以感受到自己的年紀是小的,

他是比較需要別人幫助的,他很想做一些工作,可是他的能力可能還不行,

他會很嚮往將來當大哥哥、大姐姐;慢慢的他從小班變成中班,然後變成大班─可以當小老師了。

他曾經被大哥哥、大姐姐照顧、教導,然後長大了他又變成小老師去幫助比較小的孩子,這段成長的過程,是他深深體會到的。

P1020369.JPG 

爸爸:

蒙特梭利的一些工作跟我們傳統受教育的方式有些不太一樣,如果孩子接受這樣的教育,我們身為家長在家裡需要做怎麼樣的配合呢?

 

Lam:

這樣的教育,家長在家裡一定要配合。第一,家長們要先做到「不要一直問孩子到底在學校學什麼、做什麼」,不要問太多的問題,孩子會不耐煩。

 

媽媽:

是不是也不要問「這是什麼?那是什麼?」

 

Lam:

對,如果一直問,有一天他會拒絕聽大人講話,所有的話都會變成耳邊風。

身為蒙特梭利的家長,要忍住不問這些問題,要多說一些「每天的生活經驗分享」,

例如:「今天我去市場買菜,碰到XXX。」「今天我切菜的時候切到手…」。

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能一輩子跟你分享生活的點點滴滴,你要先能主動分享。

如果你不斷問他問題,等到他3歲的時候,他不想回答了,他會說:「不知道」、「忘記了」,

然後就懶得理你了。他一旦上學,你們更要多去談談這一天你們自己在做些什麼,

慢慢他會知道你們有你們的生活經驗,而他慢慢也會告訴你一些他的經驗。

 

孩子在2歲的時候,他有時根本也搞不清楚自己在做什麼事情,

如果他跟你分享:「餅乾不好吃。」你說:「喔~餅乾不好吃啊。」

他說:「小朋友打我。」你說:「喔~有小朋友會打你啊。」就這樣,

重覆他講的話,表現出「同理心」,認同他講的話,不跟他爭論,也不去擔心誰打他、該怎麼辦?

都不要,就是用平常心和同理心,這點非常重要。孩子會去一點一點的克服他的問題。

 

例如有個孩子常咬人,被咬孩子的媽媽當然會不高興,會希望老師把咬人的孩子隔離,

或者多一個老師監督孩子,避免孩子不咬人。實際上我們該做的是要「引導」孩子,

引導他如何用別的方法交朋友,而不是用「避免」的方式,因為咬人只是1秒鐘的事,

就算10個大人盯著他,也無法避免。學校要做的事是引導孩子用正確的方法處理行為問題,

是要孩子發自內心的改變。當然孩子不會一下子就改,他需要一些時間,

蒙特梭利家長辛苦的一點就是要「等待」,等待孩子內心的改變。

例如,有位家長常說自己4歲的孩子不專心,他一直跟孩子說專心的重要性,但都沒有用。因為專心要真正發自孩子的內心才會有用。

 

媽媽:

要讓他變成一種習慣。

 

P1020528.JPG 

我終於找到方法 解決阿竹和阿渣的問題了

歡迎分享 大家分享育兒的經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煮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