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瑪的學習~大班開始彈鋼琴
緣起 : 想要讓艾瑪學鋼琴的念頭只有一個
我希望有一天她到了青春期 心情煩悶時 有個寄託
所謂 : 少年不識愁滋味 為賦新詞強說愁
艾瑪應該無法像古人 吟詩作對 但 起碼可以 彈琴作畫
阿煮媽 小時候 到了青春期 也就是如此
小艾瑪常會問阿煮媽 為何我要學琴呢
我告訴她 我希望你能欣賞樂曲的美好 有天你心情不好 可以聽聽音樂 彈彈琴
小小年紀的她 完全不能理解 為何心情會不好呢
其實這麼小學鋼琴 最好最棒的地方就在 一切可以按部就班
一般大人 不會想太早看到成果 因為年紀還小 所以一半正常人不會對這麼小的小孩寄予厚望
所以剛開始的兩個月 阿煮媽家裡完全沒有鋼琴
艾瑪每星期學完就回家 很開心的迎接下堂課的到來
過了兩個月 家裡有了鋼琴
阿煮媽 所給予的練習目標 也是簡單易達成
每天練一本 每本練最多三次 有時一次有時兩次
如果錯的或不熟的部分 加強練三次
因為練琴重在持續 每周起碼要碰鋼琴三天 這樣學琴的效果才會漸漸顯現
一般大班 到小一的年紀 都還在培養興趣 培養小孩 把學鋼琴當作興趣般喜愛
一旦喜愛了 小孩對自己的要求才會提高
當到了小三會反抗 或是每天練琴哀哀叫時
你可以放手讓他 自己要求自己
當 一如往常 每周都如此地反覆練習時 經過了三年150多個小時的磨練
這一切已變成習慣 而鋼琴的難度也加深 當然好聽的程度也提升
這時 小孩自然會對自己 要求提高
尤其在多次 演奏會後 檢定考後 漸漸地榮譽感提升
那真的 你已經不太需要 去強迫她
阿煮媽就是過來人
雖然老師說 很多媽媽即使會彈琴的
但 通常心態和我大不同 對老師的要求反而都是大幅提高
可能 阿煮媽的媽媽 採無為而治 他給我學習的機會
但她從不要求我要練幾個小時 甚至 我從小到大 家裡都沒鋼琴呢
最後 我的程度不算是很高段 但也算是可以搬得上檯面
就是 到了一個年紀 為了搬得上檯面這件事
小孩也都會使出渾身解數 去爭取浮上檯面演奏
因此 你只需要給他機會學習 給她有興趣的目標進取 給他機會展現成果
那 學習的過程 就不會 是在拔河
而是在雙贏 她希望爭取眾人的眼光 而我希望她 學習持之以恆
當鋼琴有了基本的認識後
我決定多學一個樂器 : 小提琴
阿煮媽沒學過小提琴 自然是很陌生
我不知該如何輔導她 我只能在旁邊當拍手隊
如同我小時候 我的媽媽因為完全不懂樂器 她也只能在旁邊給我鼓掌而已
我不能理解難度在哪 當然也無法幫助他 如何進步
我只能讓她盡力學習 然後一周練各一到兩次
說實話 練習真的太少了 或許沒有上台演奏的動力
或是阿煮媽 也想說順其自然好了
於是混了好幾個月 尤其剛開始 每天都是殺豬演奏
我都想說 練一下就好 殺豬不要殺太多天 不然怕被抗議 哈哈
直到上了小一 換了個嚴格的小提琴老師
艾瑪 開始積極地練琴 尤其10月還要上台演奏
她終於 開始有個像樣的練習時間
也終於 有個像樣一點的練習成果
老話一句 : 學習重在持之一恆 當學習超過1萬個小時後 你將有機會成為專家
天下雜誌430期 : 慢功夫》「一萬個小時」定律:邁向成功
正因為費瑪定理的證明是這麼困難而複雜,唯一的解決方法,就是要花上一萬個小時,
不斷地實驗與犯錯。現代世界也是這樣,許多我們原本束手無策的問題,
其實只要給人實驗、犯錯的機會,都有可能找出解答。
創造力由何而來?成功者的才華與創意,當真那麼源源不絕,輕而易舉?
葛拉威爾(Malcolm Gladwell)可不這麼認為。
這位以《引爆趨勢》、《決斷兩秒間》等暢銷書聞名的英裔加拿大作家堅信,
創意得花大量的時間來培養、練習。
我們總以為,才華或創意是現成的,需要時很快就有。
但佛利伍麥克的故事讓我們知道,創意不是這麼來的,它得花大量的時間來培養。
很多心理學家最近都在研究一種「一萬個小時」的理論,
意思是說,任何的複雜性認知工作,都要經過一萬個小時的不斷練習,才能成為頂尖高手。
他們研究過西洋棋史,發現除了一位例外,所有的西洋棋大師都花了一萬個小時的訓練,才變成大師。
一萬個小時,如果每天練四個小時,相當於要練十年的時間。
古典音樂大師也是這樣,所有偉大的音樂作品,幾乎都得投入一萬個小時練習,才寫得出來。
有人會問,神童莫札特呢?莫札特從十一歲就開始作曲,
但作品的水準其實並不好,甚至有人猜測是他父親寫的。
等到莫札特寫出第一首偉大的作品降E大調第九號鋼琴協奏曲時,已經二十二歲,
他早就花了十一年時間在練習。所以,他其實是「一萬個小時」定律的代表人物。
我為了寫書,花了不少時間研究成功人物的幼年和年輕時期,
結果發現,充滿創意的成功人物全都經歷過一段長時間、專注又有紀律的鍛鍊期。
這就是我要說的,成功的創意與創新,往往需要相當長的醞釀期
留言列表